中企动力,网站建设,网站制作,网站设计。

互联网冲击下的裂变与传承

发布时间:2016-10-17 16:28:31 来源:中企动力

工作台上一件件半成品细密的花纹无不透露着工人们精湛的工艺;经过高温炉子,还有未烧好的珐琅花瓶架在炉上,炉子似乎永远保留着恰好的温度,从未冷却过;工作间的窗台上,随意的摆放满了绿植,在这个秋分时节,流淌着源源不断的生命力……


北京市珐琅厂董事长 衣福成


9月22日,秋分。在北京市珐琅厂博物馆,作为中企动力十几年的老客户,董事长衣福成接受了我们的采访。今年是珐琅厂成立整60周年,也是衣总在珐琅厂工作的第39个年头。说起珐琅厂从成立至今的起起落落,衣总带着自豪与感慨。而近几年让珐琅厂产生变化、带来生机、渐渐转型的,恰恰是互联网。今年,珐琅厂对于互联网提出了新的需求……




1
销售模式的裂变与重构



北京市珐琅厂成立于1956年,一直依靠外贸出口生存的珐琅厂在1990年前后遇到了比较大的危机。之前,海外华侨是海外出口购买珐琅工艺品的主力群体,他们对中国的珐琅工艺情有独钟。但随着时间推移,当初喜欢珐琅的那批华侨逐渐年老,而新的华侨对珐琅的认知度不足。出口的路走不通了,珐琅厂陷入发展低潮期,这样一直持续到2000年。


珐琅厂的四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(从左至右):钟连盛、米振雄、钱美华、戴嘉林。其中钱美华师从梁思成、林徽因,2010年去世,享年83岁。(资料)



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,珐琅厂也在谋求新的生路,他们想到了和旅行社结合,一度将珐琅厂作为旅游观光的一处景点,以游养厂,游客的参观能为珐琅厂带来知名度和销量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旅行团的车辆给并不宽敞的永定门外安乐林路带来交通压力,珐琅厂周围的居民也不堪其扰。2010年,珐琅厂彻底退出了和旅行社的合作。



2000-2010年,厂区可供游人参观,这也是珐琅厂以游养厂的措施之一(资料)



之后,珐琅厂和酒店、学校等多方合作,不断尝试创新和突破销售模式,并且自筹资金修建了景泰蓝艺术博物馆。在国家提倡互联网+的背景下,2015年,珐琅厂开始尝试互联网创新,入驻第三方平台,打开自己的网上销路。这一年,仅网上销售额就达到了70多万。但和很多企业入驻第三方平台所困扰的一样,平台收取的税点费用和产品宣传的束缚,让企业有种被平台绑架的感觉。除此之外,珐琅工艺品的特殊性也形成了新的问题:同一品类,色彩、花纹、主体都不同,很多情况下需要和客户面对面或直接沟通,而珐琅厂所入驻的第三方平台是不允许企业留自己的电话的。需求得不到满足,衣总只能另想他法。



珐琅厂第三方平台旗舰店页面



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找回中企动力,将之前的企业官网进行改版。2015年,改版后的珐琅厂企业门户不但囊括了企业历史、产品等企业信息,还增设了“数字博物馆”,浏览者可以身临其境体验珐琅厂博物馆的面貌。在今年,按照衣总提出的新需求,珐琅厂的官网还将加入商城应用,珐琅厂有了自己的商城,增设了客户的购买渠道,同时也解决了和客户的沟通问题。



珐琅厂官网首页,中企动力提供技术支持



如今,珐琅厂的销售模式经过不断的裂变已经重构,衣总为我们介绍了目前四种销售渠道:1、内销。通过酒店等场所售卖;2、厂内宣传销售。比如现在珐琅厂就是东城区教育基地,通过人员到工厂来学习参观,能起到宣传品牌的作用;3、网上销售。网上商城的建设力度将逐渐加大,衣总预计2016年网上销售额能轻松过百万;4、和文化公司、电视台等合作。这是目前珐琅厂正在尝试的一条销售渠道,比如前段时间一档《拍宝》的电视节目现场就在珐琅厂博物馆,对馆内收藏品进行拍卖。




2
互联网倒逼产品转型



作为起源于元朝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的珐琅工艺,一直是仅在皇宫出现的,皇上哪天高兴了,兴许能赏给某位爱卿。道光年间,景泰蓝开始出口外销,并出现了专为天主教服务的珐琅作坊。新中国成立之后,景泰蓝才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北京市珐琅厂是全国景泰蓝行业中唯一的一家中华老字号,2006年文化部指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景泰蓝制作技艺保护传承基地。



北京市珐琅厂博物馆


但是,珐琅工艺品以摆件为主,体积大、重量重、价格从几千到几万、几百万不等。加之每一件产品都经由工人手工工序,每一件都会有细微的不同,通过网络销售到顾客手中的产品很难和网上图片一模一样。“会有消费者反映,怎么我收到的货和你们的图片不一样呢?”衣总说,这样的商品似乎并不适合在网上销售。




北京市珐琅厂博物馆内的《兵马战车》,制作于1970年



网上销售发展前景却不容小觑,衣总和同事们想着如何生产一些适合在网上销售的产品。比如手镯、项链等饰品,还有首饰盒、小摆件等等。所以,从这个角度来看,互联网不但扩大了珐琅工艺的销售渠道,还在改变着其产品形态。






3
转型为了更好的传承



在珐琅厂参观的不止博物馆,在生产车间里还可以看到整个珐琅工艺制作的过程。珐琅厂生产的珐琅又称“铜胎掐丝珐琅”,制作工艺要经历掐丝、点蓝、烧活、磨光。每一道工序都离不开工人手工操作,这让每一件珐琅工艺品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。这和其它工厂只需开模就可以批量生产不同,工艺的传承也显得尤为重要。





北京市珐琅厂工作人员正在讲解珐琅工艺



我们去到工作间里正赶上午休的时间,看不到工人的精雕细琢的模样,但工作台上一件件半成品细密的花纹无不透露着他们精湛的工艺;经过高温炉子,还有未烧好的珐琅花瓶架在炉上,炉子似乎永远保留着恰好的温度,从未冷却过;工作间的窗台上,随意的摆满了绿植,在这个秋分时节,流淌着源源不断的生命力……没有喧哗,这里的一切很安静,让生命的节奏一下慢了下来,然后,能听到、感受到心之所向。艺术即情感,也许,这就是艺术品的魅力吧。


“珐琅可不是简单的商品,而是作品、艺术品、收藏品。”衣总说,“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传承珐琅的工艺和文化。”


北京的珐琅和玉器、象牙雕刻和漆雕并称北京工艺品的“四大名旦”,如果说珐琅厂的转型求生压力重重,但衣总认为,相较其他三类工艺,珐琅无论从原材料的获取和现代工艺的传承、改良方面还是最有优势的,所以珐琅目前在手工艺的传承方面是发展得最好的。




2006年作为旅游点的北京市珐琅厂(资料)




传承的是不变的文化,转型的是经营模式,衣总说:“只有好好地活下去,才有可能更好地传承”。无论是销售模式还是产品形态,互联网的到来仅是将传统嫁接于互联网,不论是“互联网+企业”还是“企业+互联网”,找到适合的自己企业的角度,打开互联网这扇窗口,企业才会迎来新的机遇。


而转型,无不是为了更好的传承。或许,这也是中国大多数传统工艺企业在互联网时代所要思考的问题。



电话咨询

24h免费咨询热线

400-660-5555

免费回拨